博鱼官方网站 首页 > bob和博鱼 > 博鱼官方网站

一個法國傳教士筆下的中國古法造紙

时间: 2024-03-08 11:13:30 |   作者: bob和博鱼

  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前8),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本钱高,不遍及。至东汉和帝时期(88-105),通过尚方令蔡伦(?-121)的改善,构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进程大致可概括为4个进程:

  ③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向汉和帝献纸,他将造纸的办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朝廷,得到皇帝的欣赏,便诏令全国朝廷表里运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观。9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因为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的新造纸办法是蔡伦创造的,人们便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至唐代,开端使用竹子为质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能取得了严重的打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能处理很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标明我国古代的造纸技能已达到适当老练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在造纸进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能相继问世,为出产各式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能根底。产出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

  本套《中华造纸艺术画谱》(《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即通过27幅水粉画描绘了竹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出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作者是乾隆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ist,1715-1774),字德翊。乾隆九年(1744)来华,曾参加圆明园的建筑物设计,并在《皇舆全览图》根底上,添加新疆、西藏测绘新资料,编制成一部新图集《乾隆内府舆图》,该图以纬差 5度为一排,共分13排,故又名《乾隆十三排图》。着有《坤舆全图》《新制浑天仪》等书,译有《书经》《孟子》等。

  竹纸多为南边制作,尤以浙江、福建与四川有名。当竹笋生发之后,到山窝里调查竹林长势,将重生枝叶的嫩竹是造纸的上等资料。

  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开一口山塘,灌水漂浸。为了尽最大或许避免塘水干枯,用竹制导管引水滚滚流入。浸到一百天开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棒槌击打。

  最终洗掉粗壳与青皮(这一进程就叫做“杀青”)。这时候的竹穰就像苎麻相同,再用优质石灰调成乳液搅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锅,直径约4尺,用黏土调石灰封固锅的边缘,使其高度和宽度相似于广东中部沿海地区煮盐的牢盆那样,里边能够装下十多石水。上面盖上周长约15尺、直径约4尺的楻桶。竹料参加锅和楻桶中,煮8天就足够了。

  中止加热一天后,揭开楻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洁净。漂塘底部和四周都要用木板合缝砌好以避免感染泥污。

  竹麻洗净之后,用柴灰水渗透,再放入锅内按平,铺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持续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却今后,要煮沸再淋洗。这样通过十多天,竹麻天然就会腐朽发臭。把它拿出来放入臼内舂成泥状(山区都有水碓),倒入抄纸槽内。

  抄纸槽像个方斗,巨细由抄纸帘而定,抄纸帘又由纸张的巨细来定。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浆约3寸左右,参加纸药水汁(这种纸药液用一种如同桃竹叶的植物叶子制成,各地的称号都不相同),这样抄成的纸干后便会很皎白。

  抄纸帘是用刮磨得极端细的竹丝编成的,打开时下面有木框托住。两只手拿着抄纸帘放进水中,荡起竹浆让它进入抄纸帘中。纸的厚薄能够由人的办法来调控、把握: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提起抄纸帘,水便从帘眼淋回抄纸槽;然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不计其数张。

  比及数目够了时,就压上一块木板,捆上绳子并棍子,绞紧,用相似榨酒的办法把水分压干,然后用小铜镊把纸逐张揭起,烘干。

  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构成夹巷,底下用砖盖火道,夹巷之内盖的砖块每隔几块砖就留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焚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溢整个夹巷,比及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粘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跟着船舶送至五湖四海,送到文人骚客手中,留下一篇篇秀丽文章、一幅幅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