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官方网站 首页 > bob和博鱼 > 博鱼官方网站

悠悠东线水北送润苍生

时间: 2024-03-29 20:36:15 |   作者: bob和博鱼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沟通我国南北水系的大动脉,是国家水网“四横三纵”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东线月正式通水以来,凸显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

  优化南北水资源配置、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民生工程。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和天气特征情况,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东线受水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东线一期工程运行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量超过400亿立方米,累计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通过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联合调配,明显地增加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累计向黄河以北调水5.88亿立方米。通水以来,东线工程一期受水区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长江~洪泽湖段农业用水基本满足,其它地区保证率达到75~80%,较规划基准年提高20~30%。东线一期工程在城乡供水方面已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实现了跨流域多水源联合调配、有效缓解了山东、河北等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保障千万百姓饮用水安全的生命线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苏鲁等地抗旱能力明显提升、生活生产用水保障率大幅度提升。2019年苏北地区遭遇60年一遇干旱,仅江都泵站抽江北送水量超75亿立方米;2016~2018年胶东四市遭遇连续干旱,东线天不间断向胶东地区供水25.06亿立方米,成为胶东半岛人民饮水生命线,起到了稳民心、稳发展的关键作用。水质方面,严格管理减少污水排水,严格标准,强化污水处理,东线源头扬州三江营水源保护区全年水质均达地表水Ⅱ类标准,干线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鲁北、冀东地区的群众彻底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河湖生态复苏的绿色工程。绿色始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底色,但东线工程经历了艰苦的水环境治理和发展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沿线产业体系优化和节水减排进程加快。山东超过700家造纸厂、江苏800余家化工企业因排放不达标关停。沿线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由规划时的3%提高到通水后的100%。东线,北延工程向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水生态持续复苏。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和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再现南四湖及其支流白马河。同时,东线一期工程支撑了苏鲁两省地下水压采。2021年末苏鲁两省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4年末分别上升1.7米、3.2米,支撑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提升沿线地区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高质量的安全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后,沿线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耕地716万亩)排涝标准由原来的不足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江苏省内东线一期新建工程参与省内排涝总计运行超7万台时,抽排洪涝水总量超110亿立方米,其中抽排涝水4.45亿立方米;山东境内新建工程在“利奇马”和“温比亚”等台风灾害期间,也热情参加泄洪、分洪和排涝,累计排水5.5亿立方米。

  畅通南北水运大通道、焕发运河两岸生机的复兴工程。建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由于干旱少水,一直处在干涸断流、河道杂草丛生的状态。东线一期工程实现了大运河疏堵扩能,打通了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航道,同时改善了济宁~长江段通航条件,使京杭运河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并于2022年4月28日实现了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苏北运河货运量由2013年的2.7亿吨提高至2021年的3.4亿吨,超过5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是莱茵河的1.5倍;台儿庄断面货运量由2010年的359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5146万吨,增幅达43.4%。依托“黄金水道”,加快了我国南北方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畅通了南北经济往来,为构建稳健韧性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们国家水利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泵站群是全球最大的泵站群,举世瞩目。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全线台水泵,将长江水逐级提升了40米。为解决输水问题,我国集成研发了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其中新建的21台贯流泵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成果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工程建设中对大型PCCP管的安全监测分析和诊断技术、多级水库湖泊的联合优化调度、世界上最大水泵群的联合调度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或领先的水平。东线工程建设还促进了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发应用。

  保护传承相结合,弘扬当代优秀水文化的文化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是一条南北交融、多元共生的文化线年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百年来全线年继续实施贯通输水,促进了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东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坚持“文化兴水”,创新推进“水网工程+水文化”,为千年运河文明注入了新元素。里运河、中运河、古黄河等河道已打造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文化长廊,江都、淮安水利枢纽等水利风景区在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画卷中绽放异彩。

  东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治水安邦的重大成果,凝聚着数代水利人的心血和贡献。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人员,我生长于有大运河“喉吻之地”之称的徐州,曾经从事东线工程调度运行研究,近年又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多次参与东线后续工程的论证。悠悠东线水,北送润苍生。对于这条“生命线”和“大动脉”的战略作用,我由衷自豪。当然,目前东线后续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还面临若干重大问题与挑战,要求我们去研究和创新。但我完全相信,随着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和 “一干多支扩面”推进二期工程建设的思路的实施,东线工程将从根本上破解黄河以北的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一“国之重器”在国家水网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张建云)

  (作者简介: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水利信息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